读毛泽东传
- 作为领袖,都是有性格的。要有自信。
- 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了实际。
- 做人要学会随机应变,可以一时冲动,也应该知道如何退却,撤退到有根的地方。
- 思想上的影响力的威力是无穷的。
- 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人才是最重要的。
- 一条标语就像一辆坦克那样有用
一些网友的反应
一是“每个战士都同时是军事家和宣传员”,主席的南征北战胜利之路,真正致胜的力量中,宣传的力量大于军事的力量。真正是“精神大于物质”真理的验证。由此可见,世上最大的一种力量乃是思想的影响力。甚于其他。这一点,广大从事营销的战士们可以从中领悟战争的取胜之道。二是人重于地盘。可以放弃领地但不要牺牲战士。三是铺就长征之路的鲜血之躯,他们都是一些24岁以下的孩子!!勇猛无畏,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心里真难过。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36465/
原为毛邓三论文。其实作为毛邓三论文有点不合要求,但禁不住当时太想写了。
2007 年10 月13 日
前言
我自知没有能力探讨这样宏大的题目,但这些天来,我反复阅读课本、毛主席的传记甚至观看描写当时的电视剧,让我有一种巨大的冲动,就毛泽东思想之产生,主要从毛主席个人品质的角度,结合其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发表些我个人的看法。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毛泽东个人的重要品质在他提出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被创立的重要保障。下文我将一一列举并论述我认为重要的品质及其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作用。
1 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权威
毛泽东从小就勇于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即使是挑战老师和父亲的权威。天性中怀着对公平的强烈渴望,他会将自己的午餐分出一半给家境贫寒的同学;他曾将父亲让他卖猪的全部收入赠予一个乞丐;背着父亲将稻米送给一位揭不开锅的乡亲。对待被斩首的暴民,他首先想到的是暴民也是同他家里人一样的普通人,对他们受到的委屈深感不平。十六岁时,他坚持自己的主见要到教授“外国的”课程的新式学校去读书。当父亲提出他的离去将使家中损失一个壮劳力时,他将早已准备好的十二块钱(一名长工一年的工钱)塞在父亲手里,离家而去。
可贵的并非他敢于顶撞自己的长辈,而是对自己正确观点的坚持。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个性,然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成为别人思想的传话筒,社会上一些“主流”观念的附属品,所谓自己的想法,不过是一些短视的简单推论。我们不敢做任何与众不同的事,生怕被权威、长辈、社会大众所讥讽、耻笑,视作异类而排除在外。套中人比比皆是。然而只有那些敢于站出来发表与众不同的声音的有自己个性和主见的人,才能真正对历史产生影响,才是真正引领、启迪人们,让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何让自己保持新鲜,独立(不是自认为独立)的思想,并用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是我们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
毛泽东敬佩的导师陈独秀坚持完成马克思列宁提出的历史发展规律,先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井冈山,在瑞金,中共中央的政策、湖南党组织的指责、莫斯科的精神都与毛泽东的思想相悖。然而这些都没有让毛泽东低头,虽然尽力服从党中央的命令,但他并不曾承认自己的思想是错误的。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才是独立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妥协过的、修正过的部分的毛泽东思想;也正因如此,他才能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尊重,当经过调查、实践得出的成果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才能满怀信心又波澜不惊地指导中国革命前进。
2 非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明起精神,野蛮其体魄”,正如《恰同学少年》中所描写的那样,强健的体魄和头脑的力量被毛泽东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生命之不存,何以为功业?“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事实上,体育锻炼的意义不只在于拥有更大的力量。锻炼能让人拥有乐观的精神,能激起永不言败的力量。体育锻炼所能给予人的自信和求胜的决心是与人类的天性联系在一起的,其意义超越了强健的体魄本身。“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豪情,是一位成大业的领袖所必备的。
他众多振奋人心的诗词昭示着这位领袖的乐观。“不爱吃辣椒就不是革命者”这样的论断拉近了他和大家的距离。“截肠决战,玉碎而亡,则真天下之至刚勇,而悲剧之最足以印人脑府的了。”他从小就坚持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在文家市,他提出“党指挥枪”的伟大构想,而当时在白色恐怖阴影下的共产党人没有人能看到军事斗争的出路,秋收起义的残部们也大多疲惫绝望。即使在中央苏区,毛泽东的权力完全被架空的时候,他还像新手一样热情十足地展开调查研究,写出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文章。不论被打倒多少次,不论受到多少挫折冷遇和不解,他始终努力做好自己所能做好的一切,始终不曾因为境遇的艰难停止过学习。是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中国革命带领到遵义,到延安,到西柏坡,到新中国。也是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客观和冷静贯彻始终的毛泽东思想。
3 注重实际的调查和行动,实事求是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风格不同于任何的国民党或共产党文件。报告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情况,不是任何一个在办公室中端然正坐的官员所能体察到的。正是这样的最新鲜最现实的资料,使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现实有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反对本本主义》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言论更突出了他注重调查的观点。如果没有立足现实的调查,毛泽东思想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就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巨任务。
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的特点锻炼出毛泽东过人的组织能力和深入的洞察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和萧瑜不带一文钱的为期六周的湖南巡游证明了他的生存能力,也让这位伟人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他以最大的票数入选湖南一师学友会,说明了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反日抗议游行,工人夜校,公开征友,这些事件证明了他的能力和勇气。做学生工作当以其为榜样,为众人之不可为,为众人之不敢为,为众人之不知当为!
从北京上海归来,他领导了长沙的五四运动,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抵制日货,主办《湘江评论》,以至于领导推翻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他从年轻时就有着杰出的组织能力和化思想为行动的意识。而中共中央的那些当权者,苏联来的“28个布尔什维克”,只知道死啃书本,没有任何斗争经验,在思想的深度和可行性上自然不可与毛泽东同日而语。反观今日之北大,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大有人在,而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的人却少之又少,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如何能锻炼出真正的能力?没有对工作第一线的深入了解,如何能知晓该怎样做好一个领导?
4 目光远大又紧随时代
对自己前途的用心把握是大多数当代青年所不能做到的。保研、出国、考研,我们用排除法决定着自己前途的走向,却忽略了对人生与求学根本目的的思索。我们争相向师兄师姐、成功人士们请教经验,用别人走过的路格式化我们自己的未来。这样颠倒因果的努力只能换来一批批合格的随波逐流者,而非真正的栋梁之材,而非改造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有识之士。
17岁时,毛泽东就违背父命,坚持到“外国的”学堂读书。留在家乡,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可以预见的前途,然而他宁愿放弃这样的家业去外面闯荡,这是违背他周围所有人的观念的。这样的远见不是传染上的,而是发自内心需求的。
在东山学堂毕业后,为了追求心中崇高的理想,他曾过过一段流浪的生活,在各种学校之间尝试与徘徊。警察学堂、开设肥皂制造课程的学校、政法学堂、商业中学、高级商务学校……直到最后的湖南第四师范(毛入学后合并入湖南一师)才算安定下来。这样的尝试于我们的元培计划颇有几分相似。日子是艰苦的,然而他却安于这样的清贫与流浪。试问有多少人能把对理想的追求至于自己的饭碗之上?
在湖南一师的日子,毛泽东专注于他所感兴趣的时事领域。任何一个人来找他,都会有人说“他可能在报纸阅览室”。他拿家里给他的不多的钱中的一部分订阅了一份报纸;他记下新闻中提到的每个地名在地图中的位置。这种对现实的用心把握使他不仅仅沉溺于书本,对世界有最新最实际的认识。可以说,这是他超越众多学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敏锐的视角,在历史的各个时刻,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他在坐而论道的学者们当中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精明的实干家。
毕业后的毛泽东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信仰,他所思考的问题尚未找到合适的可以信服的答案。盲目的宗教式的信仰是无法应用到实际中的,热情和美好的愿望只具有个人的暂时的力量。如果他肯放弃遥远的理想,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发自内心的愿望让他坚持不停地求索,这样的求索持续了很多年,但最终,他见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见到了李大钊、陈独秀,见到了苏联革命胜利的榜样,并从此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终身不渝。
5 辨证地看问题,博采众长
虽然在毛泽东的眼里,父亲是个守旧的封建家长形象,然而他依然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父亲教育他多在田地里劳动,勤奋不可懈怠;而母亲则身体力行地成为了他善良品德的模范。他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的半年书海生涯对他日后的影响很大。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书读成自己的,读到心坎里。“有什么念头就随时记下来,头脑里有什么想法就高兴地表达出来,有助于保持平衡”爱动笔的好习惯他保持了一生。亚里士多德、霍布斯、边沁、柏拉图、康德、尼采、歌德都是他汲取营养的来源。
朱德和毛泽东的立场多次发生分歧,关于农村路线和城市路线的问题,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他还曾数次离开毛泽东去执行李立三的军事路线。但毛泽东一直不曾因为这些而冷落、疏远他。个人的情绪和一时的事件从来不曾妨碍毛泽东对事物的冷静判断。
他所采取的土地政策和统一战线的理论反映了他辩证的思考方式。而相反,不论是中共中央、莫斯科或党内的激进分子都不能够将问题一分为二冷静地思考。
一个思想家,如果没有辨证、全面的思考方式,怎么能提出客观深刻的思想呢?
6 严于律己,意志坚定
他的文采受惠于湖南一师严格的古文训练,虽然他不喜欢教授古文的老师。把自己不想做但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是一种可贵的能力。不同于别人所想在我看来这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步骤。尽管枯燥,但不经过严格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何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呢?同样,如果不能在声乐上或一门乐器上有比较深的造诣,也不能深刻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深刻感情和丰富内涵。今日得不自由是为了明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能够自由,恒久的自由在更高的层面上反而是更大的局限。不花时间锻炼出强健的翅膀,雄鹰将以何翱翔于天地?不花精力将一块块砖层层垒起,人类将以何拥有广阔的视域?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岁月并不轻松。毛泽东崇敬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们“没有时间听一个讲南方方言的图书管理员要说些什么”,但这并没有妨碍毛泽东发奋学习的热情。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了马列主义的书籍。在北京的种种冷遇并没有妨碍他对知识的不倦索取,也没有影响他对众多领军人物们的崇敬之情。
到喧闹的大街上看书,洗冷水浴,他钢铁般的意志和自控能力将其区别于一般凡夫俗子。正是这样的意志使其无论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更为果决、坚定,也更有可能成功。他所领导的军队也有着同样严明的纪律,只有这样的革命军队建设理论才能取信于人民,才真正称得上是人民的军队。
7 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我党的无限忠诚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被党的机关除名。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长沙的党组织命令他到湖南去与军阀打硬仗,部队损失过半,井冈山一度被敌人占领。当他终于在根据地站稳脚跟,长沙来的两名特派员不顾会议表决的结果下令红军南征,部队损失惨重,井冈山的大部分地区再次丢失。中央极左路线的土地政策使红军在群众中失去了很多支持者。转移到江西后,李立三发来很多极左的指令:把城市作为中心;不要建立根据地;不要进行土地改革;把红军分散成游击队。他还要求朱德和毛泽东离开军队到上海接受批评。他再次奉李立三的命令进攻南昌,再次失败。1932年,党中央从上海搬到江西,随后解除了毛泽东制定政策的权力。在没有任何战斗经验,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李德的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丢失了瑞金根据地……
然而,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毛泽东从未叛党。他坚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终究会到来,他要实现的目标一直是共产主义。不论他的思想正确与否,正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对党的团结和忠诚的坚持,才最后证明了,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应用,谁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让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