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勤奋能吃苦是破坏性的,就是一群工贼(zz)
我觉得很多地方说的挺对的,第一段就挺准确。。过于勤奋但是效果不佳。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oston/31723713.html
华裔过于萎缩,只知道自己小家庭,不肯为自己的种族出一点点力,不肯为自己的社区
出一点点力。只知道拼命当奴隶攒钱存钱,然后过小日子,除了眼前那一丁点利益,什
么都看不见,猥琐的要死,前怕狼后怕虎,鼠首两端,患得患失。干脆支持sca5算了。
大家看看,这帮整天加班的马工,不就是典型的工贼么,一盘散沙,只会互相排挤,讨
好主子
华人勤劳吃苦并没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就是说不是创造性的,而是破坏性的,不是质
量和品质的提升,而是数量性的。比如现代华人创造了什么?论创造力,比不上白人,
论精细,比不上日本人。世界工厂,生产的大多数品质一般看着就没品位的东西。
就是科技界学术界,华人一大堆,绝大多数都是苦逼勤奋型的,尽是一些毫无乐趣没有
业余爱好,只知道勤奋的人,还美其名曰有passion。算了吧,老爱那么牛的人,还拉
小提琴呢。那么勤奋,倒是出点惊世骇俗的成就啊。不过就是产生很多垃圾文章而已,
还让大家日子都很难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人眼里已经算勤奋的了,可是跟苦
逼勤奋型的还是没法比,弄的都快混不下去了。
开店开餐馆的,更是靠苦逼的薄利多销。我们这是个旅游目的地。绝大多数西餐馆都只
开两季就赚够钱了,而所有的中餐馆都是一年四季365天地开着。而饭菜质量之差,卫
生之差,都是吃过我发誓绝不再去那种。华人老板,普遍对雇的人刻薄,尤其对其他中
国人刻薄。
总之,只要一个领域中国人多了,大家就会越来越苦逼,最后就把有潜力作出重大突破
但不勤奋吃苦的人给挤出去(因为质量需要时间,而数量短期来看占优势),然后整个
行业沦为屌丝行业。
华人,尤其是那种号称代表了中华正统的某些南方地带出来的人,那种苦逼勤奋,如果
没有限制,就会把别人都逼上了绝路,让大家一起苦逼。南方人都说东北人懒。我看东
北人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很正常。如果当年最早移民美国的是北方人,估计排华就不会发
生了。
1885年,美国怀俄明州爆发了一场针对华人屠杀,死了几十人,唐人街火光冲天,浓烟
久久不散。
受颟顸无能的清政府拖累,19世纪的海外华人饱尝歧视,忍辱负重。但细究史料不
难发现,此次屠杀是由白人策动的,不过并非普通的美国白人,而是刚刚移民至此的西
班牙人。
Why?
15年后,德莱赛的名著《嘉莉妹妹》出版,里面有段情节描述的是芝加哥工人大罢
工。
作为一个失业已久的流浪汉,主人公听说电车工人罢工,电车司机不上班了,心想
“我能不能去挣点钱呢”,于是跑去开车,结果被工人痛扁,头破血流,工钱也不敢领
,逃回了家。
当时的华人,很多时候便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即工人阶级眼中的“工贼”。
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劳工骑士团为例,这是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急先锋,叫得最响,喊
得最凶。但说到底,它又不是3K党这样的邪恶团体,不过是当时遍及世界各个工业化国
家角落里的工人运动的分支。并且,翻检其主张,不分种族、没有歧视、同工同酬、不
用童工等伟大光明正确的字眼也目不暇接。
何也?
盖因华人不参加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是弱势群体,想跟资本家斗,除了抱团,别无他途。如果大家都罢工,你
去上班,势必使整个运动溃于蚁穴,分崩离析。而当时的华人不仅不参加罢工,还破坏
行情——拿着及其微薄的工资也能埋头苦干。
这是其他少数族裔绝对无法容忍的。
1882年,美国出台了历史上唯一一部针对特定种族的法案——排华法案。
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在于,彼时美国的远东政策是扶持中国牵制日本,关系好到其驻
华公使蒲安臣卸任后居然当了清政府的首任外交使节。并且,天朝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去的正是美国。
事实上,排华也不符合美国当时的主流精英意识形态。
法案是在阿瑟总统手上通过的。此人是林肯的好友,废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
,一贯反对种族歧视,曾经说过:“种族平等,尤其是移民自由,针对世界上任何苦难
的人张开怀抱,这是美国的立国精神。”
阿瑟一再否决排华法案,最后实在顶不住才勉强通过。而支持者的理由,他无从反
驳:华人破坏民主制度,从来不参加选举,即使给了他们选票,也被工头的小恩小惠买
走。
两千年的君主专制,耗尽了国人的爱国精神。没有一个国家像古代中国一样,如此
高调地宣传忠君思想。但也没有一个国家如它一般,随时准备推翻君主。
“彼可取而代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乡土为存在单位的中国人,一旦
离开其土生土长的县域,就会感觉很陌生。事实上,秦汉以降,中央政权是靠政治强力
而非情感认同把臣民归并到一起的,基层仍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存在,用孙中山的话讲
就是“一盘散沙”。
这样的人民,可能有私德,而鲜少有公德。要么做稳了奴才得过且过,要么忍无可
忍揭竿而起,在契约和法治的框架内伸张权利的公民意识则几不可见。
最近有本书叫《不死的中国人》,是两个意大利记者通过采访当地华人写成的。
书中展示了意大利社会对华人的态度转变,从早年的热情好客到现在的警惕厌恶。
在他们眼中,华人除了具有小强般的生命力和忍耐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封闭和神
秘。即从不参加公共生活,毫无参政意识,对融入当地没有任何兴趣,只是不停地干活
、赚钱、储蓄,夜以继日,不知疲倦。
为什么叫“不死的中国人”?因为意大利人几乎见不到华人的葬礼,有好奇者随口
说了句“中国人永远不死”,便以讹传讹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华人到了60多岁时,基本都回家养老了。
带着半辈子攒下的血汗钱。
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不想拥有权利,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不想度假、旅行、衣食
无忧。
除非肉食者不愿让他们有。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oston/31723713.html
华裔过于萎缩,只知道自己小家庭,不肯为自己的种族出一点点力,不肯为自己的社区
出一点点力。只知道拼命当奴隶攒钱存钱,然后过小日子,除了眼前那一丁点利益,什
么都看不见,猥琐的要死,前怕狼后怕虎,鼠首两端,患得患失。干脆支持sca5算了。
大家看看,这帮整天加班的马工,不就是典型的工贼么,一盘散沙,只会互相排挤,讨
好主子
华人勤劳吃苦并没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就是说不是创造性的,而是破坏性的,不是质
量和品质的提升,而是数量性的。比如现代华人创造了什么?论创造力,比不上白人,
论精细,比不上日本人。世界工厂,生产的大多数品质一般看着就没品位的东西。
就是科技界学术界,华人一大堆,绝大多数都是苦逼勤奋型的,尽是一些毫无乐趣没有
业余爱好,只知道勤奋的人,还美其名曰有passion。算了吧,老爱那么牛的人,还拉
小提琴呢。那么勤奋,倒是出点惊世骇俗的成就啊。不过就是产生很多垃圾文章而已,
还让大家日子都很难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人眼里已经算勤奋的了,可是跟苦
逼勤奋型的还是没法比,弄的都快混不下去了。
开店开餐馆的,更是靠苦逼的薄利多销。我们这是个旅游目的地。绝大多数西餐馆都只
开两季就赚够钱了,而所有的中餐馆都是一年四季365天地开着。而饭菜质量之差,卫
生之差,都是吃过我发誓绝不再去那种。华人老板,普遍对雇的人刻薄,尤其对其他中
国人刻薄。
总之,只要一个领域中国人多了,大家就会越来越苦逼,最后就把有潜力作出重大突破
但不勤奋吃苦的人给挤出去(因为质量需要时间,而数量短期来看占优势),然后整个
行业沦为屌丝行业。
华人,尤其是那种号称代表了中华正统的某些南方地带出来的人,那种苦逼勤奋,如果
没有限制,就会把别人都逼上了绝路,让大家一起苦逼。南方人都说东北人懒。我看东
北人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很正常。如果当年最早移民美国的是北方人,估计排华就不会发
生了。
1885年,美国怀俄明州爆发了一场针对华人屠杀,死了几十人,唐人街火光冲天,浓烟
久久不散。
受颟顸无能的清政府拖累,19世纪的海外华人饱尝歧视,忍辱负重。但细究史料不
难发现,此次屠杀是由白人策动的,不过并非普通的美国白人,而是刚刚移民至此的西
班牙人。
Why?
15年后,德莱赛的名著《嘉莉妹妹》出版,里面有段情节描述的是芝加哥工人大罢
工。
作为一个失业已久的流浪汉,主人公听说电车工人罢工,电车司机不上班了,心想
“我能不能去挣点钱呢”,于是跑去开车,结果被工人痛扁,头破血流,工钱也不敢领
,逃回了家。
当时的华人,很多时候便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即工人阶级眼中的“工贼”。
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劳工骑士团为例,这是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急先锋,叫得最响,喊
得最凶。但说到底,它又不是3K党这样的邪恶团体,不过是当时遍及世界各个工业化国
家角落里的工人运动的分支。并且,翻检其主张,不分种族、没有歧视、同工同酬、不
用童工等伟大光明正确的字眼也目不暇接。
何也?
盖因华人不参加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是弱势群体,想跟资本家斗,除了抱团,别无他途。如果大家都罢工,你
去上班,势必使整个运动溃于蚁穴,分崩离析。而当时的华人不仅不参加罢工,还破坏
行情——拿着及其微薄的工资也能埋头苦干。
这是其他少数族裔绝对无法容忍的。
1882年,美国出台了历史上唯一一部针对特定种族的法案——排华法案。
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在于,彼时美国的远东政策是扶持中国牵制日本,关系好到其驻
华公使蒲安臣卸任后居然当了清政府的首任外交使节。并且,天朝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去的正是美国。
事实上,排华也不符合美国当时的主流精英意识形态。
法案是在阿瑟总统手上通过的。此人是林肯的好友,废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
,一贯反对种族歧视,曾经说过:“种族平等,尤其是移民自由,针对世界上任何苦难
的人张开怀抱,这是美国的立国精神。”
阿瑟一再否决排华法案,最后实在顶不住才勉强通过。而支持者的理由,他无从反
驳:华人破坏民主制度,从来不参加选举,即使给了他们选票,也被工头的小恩小惠买
走。
两千年的君主专制,耗尽了国人的爱国精神。没有一个国家像古代中国一样,如此
高调地宣传忠君思想。但也没有一个国家如它一般,随时准备推翻君主。
“彼可取而代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乡土为存在单位的中国人,一旦
离开其土生土长的县域,就会感觉很陌生。事实上,秦汉以降,中央政权是靠政治强力
而非情感认同把臣民归并到一起的,基层仍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存在,用孙中山的话讲
就是“一盘散沙”。
这样的人民,可能有私德,而鲜少有公德。要么做稳了奴才得过且过,要么忍无可
忍揭竿而起,在契约和法治的框架内伸张权利的公民意识则几不可见。
最近有本书叫《不死的中国人》,是两个意大利记者通过采访当地华人写成的。
书中展示了意大利社会对华人的态度转变,从早年的热情好客到现在的警惕厌恶。
在他们眼中,华人除了具有小强般的生命力和忍耐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封闭和神
秘。即从不参加公共生活,毫无参政意识,对融入当地没有任何兴趣,只是不停地干活
、赚钱、储蓄,夜以继日,不知疲倦。
为什么叫“不死的中国人”?因为意大利人几乎见不到华人的葬礼,有好奇者随口
说了句“中国人永远不死”,便以讹传讹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华人到了60多岁时,基本都回家养老了。
带着半辈子攒下的血汗钱。
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不想拥有权利,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不想度假、旅行、衣食
无忧。
除非肉食者不愿让他们有。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