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07

《西游记》之《女儿国》

戏外的故事   喜欢《西游记》的朋友没有不喜欢《女儿国》这一集的,徐少华和朱琳确实是演得太好了,他们俩人把一出凄美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这一集中,他们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表情都令人难忘。就说最后两人并肩而行的那短短一段路,就演绎无限情意。当女王盖上国玺,抬起那双含泪的眼睛,与唐僧并行在红地毯上时,徐少华微低着头,从他那压抑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惆怅。当女王停下脚步含泪看着他时,他也看了女王一眼 ,然后又低下了头,把唐僧的留恋与歉疚表现得淋漓尽致。。。。。。   20年后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之《西游记》再聚首节目中,扮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一上台就对主持人朱军表示:『其实,自从我一来我的眼里就只有一个人,我的御弟哥哥。』而她所说的御弟哥哥就是当年和她演对手戏的徐少华。当被问及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她道『自女儿国一别,二十年不见,御弟哥哥,别来无恙?』说完深情的凝视台下的徐少华。当被问及为什么感情这么深的时候,朱琳回答:『虽然在剧中是一段有头无尾的爱情,但却成却了一段人间佳话。随后朱军问到:『拍《西游记》留下了什么遗憾吗。朱琳回答:『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完全沉浸在和唐僧的一段儿女情长中。』接着补充道:『人有很多七情六欲,人生有很多诱惑,像女儿国国那样,识大体明大意,把爱情作为一种追求。一种憧憬应该是进入了一种境界,女儿国国王做到了,我希望我也做的到』。一句『御帝哥哥,别来无恙?』道出了22年后女儿国国主见到她心心念念的御帝哥哥时的无限感慨。一个是深情款款,无怨无悔,一个是泪眶盈盈,无语凝咽。朱琳至今未嫁,徐少华于去《西游记》剧组3天前结婚。他们谁都没有错,朱琳对自己的爱情负责。而徐少华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他们都有自己应该尽的一份责任,这也是他们的命运。就像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他们都有各自的使命。其实,错的不是他们,也不是我们任何人,只能怪天不隧人愿吧。千古女儿情,女儿心性有 谁知?   相见难别亦难   词:杨洁   曲:许镜清   唱:吴静   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   我柔情万种,他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   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   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魂萦梦牵。   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   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魂萦梦牵。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中国最大的敌人是全民道德的沦丧(zz)

有学者认为当今是中国五千年的盛世,如果单纯以物质财富来说,似乎可以称得上,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渐渐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心不古。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催生道德的堕落。现在国民经济逐年上升,道德逐年下降,正好成反比,到处都是拜金主义。我们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与便 捷、自由与进步等“市场红利”的同时,也越来越严重地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在逐渐增多。其中,赚钱方面,什么钱都敢赚、都要赚,只要能赚钱,就可以不择 手段;另一个是花钱方面,想尽办法逃税避税,尽量压低甚至克扣个人工资,环保项目不肯投入,公益事业难觅身影,奢侈品消费却异常红火。 中国社会现在是道德沦丧。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不是台湾,更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全民道德的沦丧!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已荡然无存,造成现在的种种 社会生活混乱无序。目前是中国有史以来道德最败坏的时期。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没有发生过像现在这么道德沦丧、道德败坏的时期,而且道德还要进一步恶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古到今,道德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牺牲自己以利他人,牺牲个人以利整体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道德宣传比任何国家 都响亮。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当下的中国正在讨论的却是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去建设更高的毫不利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人的道德是怎么败坏的?从表面上看,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始的。如果道德沦丧是市场经济的道德特征,我们宁愿不选择市场经济。但事实上,为什么西方任何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出现如此道德沦丧的情况呢,显然,认为市场经济是根源的论点站不住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但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社会的道德伦理机制。几千年来,中国从没有进入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社 会,中国的道德传统完全是建立在儒家道德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我们的道德伦理教育要么停留在以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阶段,要么祭 出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法宝,但这些道德教育都解释不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现实,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和矛盾的道德教育显然不能再作为支撑整个市场经济社会的 道德伦理基础。 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几百年,而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经济学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亚当·斯密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